外收:南宁楼市“房间里的大象”

来源:头条地产

2021-07-19 14:16

南宁的“外收”依然不但没有收敛,而且已经是南宁楼市的常态。据调查了解,目前南宁的楼盘,但凡地段和区域好一点的,或者搭售车位、或者转让费之类,都有外收现象。

  南宁的“外收”依然不但没有收敛,而且已经是南宁楼市的常态。据调查了解,目前南宁的楼盘,但凡地段和区域好一点的,或者搭售车位、或者转让费之类,都有外收现象。尤其以五象蟠龙片区为代表,几乎是盘盘都收。广源、云星、绿地等本土和外地房企都有涉及。所谓外收,就是开发商 ﻪ在房产局备案价与目前在售的价格之间存在的差价。比如毛坯房备案价 7000,精装3000,售楼部售价12000,那么中间的2000平,就是外收部分了。

  既然是这么明显的违规操作,但是,你在南宁却几乎听到不到看不到任何声音, ﻪ也仅仅是某个犄角旮旯的论坛里,偶尔有这么一两个匿名贴。大家的一直选择了沉默。大家管这种现状叫“房间里的大象”。这个概念现在用的很多,就是指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,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、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。还有一个定义,更加准确和传神:房间里的大象,就是那些“我们知道,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”的事。南宁的外收,大概就是这么重情况。

  购房者权益得不到保障

  在房价上行区间内,外收还是可以被接受的,因为,购房者交在“灯影里的钱”可以通过房价的涨幅逐渐消弭。不管是投资还是居住,资产没有“被缩水”,总是能够接受的。但是,一旦房价走向下行区间,期间的问题可能被集中爆发出来,甚至引发“退房潮”,而这部分外收就变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件事情。外收其实的个“雷”,按照市场经济周期理论,一个市场不可能永远的涨下去,价格波动很正常,但这些要在市场规则之下,否则,后患无穷。

  再讲回来,价格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,本来是市场机制调节。但房子关乎民生,于是就被“限价”,南宁这两年,地价翻了两三倍,而房价,如果从公开的数据看从8千左右到1万2左右,涨了一半。很明显,规定的房价涨幅赶不上地价的涨幅。而且由于目前大环境,银根收紧,企业融资成本增高,下行压力山雨欲来。不外收,可能就会亏本。

  外收是三输局面

  从外收的交易三方来看,是个三输的局面。购房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、财政少了一大笔税收、开发商不得不削尖脑袋弥补地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。“限价”就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,还要立个贞节牌坊在那里。

  让市场调节往往比政策调节来的更有效。我们过去实施计划经济,人们争夺商品不仅仅通过价格,还得凭票。当时不仅有粮票,还有布票、糖票、自行车票、电灯泡票。那么改革的一个目标,就是取消所有的票证,只用一种票,那就是钞票。但是这个改革并不顺利。1988年第一次“价格闯关”,政府决定放开价格,消息一传出去,抢被单的、抢暖水瓶的,甚至有抢火柴的,有人买了500盒火柴放在家里面,后来发生了火灾。结果第一次价格闯关失败,整个放开价格的行动停止了,经过了好多年,价格才慢慢又再一次放开。制度变迁要付出的代价,价格放开可能会引来一系列阵痛和问题,但脓包挤破了比一直在那里溃烂要好的多。